孢子捕捉器的原理介绍
孢子捕捉器采用的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单向逆流的新技术,使孢子采集不受气流影响,采集口对准风向,把定量的空气吸入工作箱,然后使孢子与气流分离,让农林作物生长区域空气中的真菌孢子及花粉粘到下面的载玻片上,然后拿到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通过分析田间的病原孢子数量的变化,来预测是否达到引起农作物病害的程度。
孢子捕捉器的研发解决了孢子体积微小,难以捕捉的难题,可以准确捕捉到空气中的病菌孢子,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染提供可靠依据。有了准确的数据作为参考,可帮助农户确定用药种类、用药量,避免农药的滥用、误用,耽误病害的有效防治,减轻环境污染,同时,避免农产品农残超标,保障农户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病害发生会严重阻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终导致产量降低、品质恶劣、甚至是死亡的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而在此之前,则需要监测病害的发生,以便于及时有效防治,避免因农药误用达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那么,如何对作物病害进行监测?传统的方式是以人工调查为主,依靠感官、经验进行判断,而现如今,则可借助孢子捕捉仪完成病害的监测。
孢子捕捉仪通过收集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检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染提供可靠数据。普通的孢子捕捉仪需要人工将采集孢子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而智能孢子捕捉仪则可自动显微拍摄获取孢子图片,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即可查看这些图片,对孢子进行识别和统计,轻松便捷,广泛应用于各类气传性作物病害监测中,是农业植保部门应当配备的农作物病害监测专用设备。
孢子捕捉仪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同时也提升了病害监测的工作效率,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便于及早发现,同时,通过对捕捉的孢子进行分析,辨明孢子的种类及孢子存量,可用以指导农户科学用药,有效防治各类病害,减少农业生产损失。科学的用药也利于农药使用量降低,从而减轻农业环境污染以及农药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孢子捕捉仪可以检测到的那些病毒以及危害
1、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病害之一,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稻瘟病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
2、水稻白叶枯病,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3、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洁白色斑块。病株矮缩,叶片卷曲,烈日下卷叶更明显。
4、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
5、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是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_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色霉层。
6、稻黑色菌核秆腐病是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使用便携式孢子捕捉仪有什么明显的好处?
1、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在没有应用便携式孢子捕捉仪测报病害之前,均是人工前往病害发生地进行调查的,将发现的病害记录到笔记本上,然后进行统计,不仅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也是低的,严重影响了病害测报的水平。而便携式孢子捕捉仪是自动对孢子进行捕捉的,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测报的水平,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2、提高病害测报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以往的工作中,人工操作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产生误差和效率低下,而将便携式孢子捕捉仪应用到病害调查统计中,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为病害提供准确有效的测报,有利于正确指导农民对病害进行防治。
3、便于数据保存与分析
病害种类繁多而且复杂,因此病害调查统计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采用人工方式调查不利于对病害进行分析,而便携式孢子捕捉仪可随时捕捉孢子,植保人员完全可以将采集的孢子带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分析,如此,数据的保存与分析等工作将得到很好地开展。
15903880052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抖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