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捕捉仪在水稻的用法
1.监测位置:水稻孢子捕捉仪放置在稻瘟病诱发圃中或每年稻瘟病发病重的地块,远离房屋、林带、树木等高层障碍物300米以上。
2.监测方法取一载玻片,用注射器吸取0.5毫升粘胶(粘胶由 100mL四氯化碳加10g白凡士林溶化而成,装入密封瓶内备用),均匀的滴在载玻片中18mm*18mm内,每天下午5-6点将带粘胶的玻片放入水稻孢子捕捉仪的玻片槽内,定时器定时凌晨2时将水稻孢子捕捉仪打开。捕捉2小时,早晨收片,镜检。
3.镜检方法:每天镜检观察孢子数量的增减变化,用10×10倍生物显微镜计数18×18mm 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数量,做好记录。
水稻孢子捕捉仪可检测疫病、锈病、腐病、霉病、白粉病、叶斑病、蔓枯病、褐斑病、菌核病、黄萎病、黑点病、锈果病、凤梨病、枯条病、露菌病、立枯病、轮斑病、疮痂病、赤星病、穿孔病、纹枯病、炭疽病、叶枯病、白绢病、轮纹病、角斑病、溃疡病、赤衣病、嵌纹病、黑穗病、病毒病、白纹羽病等病情。植保人员熟练掌握水稻孢子捕捉仪的用法,可以更好的监测田间这些植物病害的发病情况,预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及时发出预测预警,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智能孢子捕捉系统的作用主要
1、提高病害测报的准确性与效率
在以往监测工作中,人工操作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产生误差和效率低下,而将物联网孢子捕捉仪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为病害提供准确有效的测报,有利于正确对病害进行防治。
2、方便植保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病害种类繁多且复杂,因此病害统计的数据是非常庞大,人工方式调查不利于对病害进行分析,而物联网孢子捕捉仪可随时捕捉孢子,方便植保人员进行统计研究。
3、减轻工作强度
在没有物联网孢子捕捉仪测报之前,是以人工进行调查,将发现的病害记录下来进行统计,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影响病害测报的水平。而物联网孢子捕捉仪是通过物联网进行自动捕捉分析,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有效提高测报水平。智能孢子捕捉仪是一种用于监测空气中微生物孢子的设备,其具有便携、有效、准确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病菌检测、环境卫生等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孢子捕捉仪的使用方法。
前期准备
在使用智能孢子捕捉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智能孢子捕捉仪本身和其它配件,如空气采样器、滤膜、培养基、计数器等。其次,需要对智能孢子捕捉仪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和时间,以保证采样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采样操作
在进行采样操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将智能孢子捕捉仪连接到空气采样器上,并将采样器插入采样位置。
步骤二: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设置采样参数,如采样时间、采样流量、滤膜类型等。
步骤三:启动智能孢子捕捉仪,开始采样。
步骤四:在采样结束后,将空气采样器从采样位置取下来,并将采样器与智能孢子捕捉仪分离。
步骤五:将滤膜从采样器中取出,并将其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数据分析
在完成采样操作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空气中微生物孢子的数量和种类。数据分析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培养基中的滤膜进行计数,得出空气中微生物孢子的数量。
步骤二:将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微生物孢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步骤三:将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估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
维护和保养
为了保证智能孢子捕捉仪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定期清洁设备,包括空气采样器、滤膜、培养基、计数器等。
步骤二:定期校准设备,包括校准采样流量、滤膜重量、计数器灵敏度等。
步骤三:定期更换配件,包括空气采样器、滤膜、培养基等。
步骤四:定期更新软件,以保证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总之,智能孢子捕捉仪是一种用于监测空气中微生物孢子的设备,其使用方法包括前期准备、采样操作、数据分析和维护保养等步骤。在使用智能孢子捕捉仪时,需要注意设备的校准和配件的更换,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采样位置和时间的选择,以保证采样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孢子捕捉仪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病理学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它的作用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捕捉病菌孢子,通过对孢子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帮助农民及时诊断植物病害,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孢子捕捉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别设计的贴片,将空气中的孢子粘附到贴片上,然后利用分析技术对孢子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定量分析。这样,就可以快速诊断植物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孢子捕捉仪的应用有多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它可以准确捕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孢子,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病害诊断。其次,它的操作简单,只需要将贴片稍加处理即可进行分析,无需耗费太多人力物力。此外,孢子捕捉仪的结果可靠,能够提供植物病害监测和预测方面的有用信息,对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孢子捕捉仪在病情测报中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快速准确诊断病害
利用孢子捕捉仪可以实现对植物病害的快速诊断。无论是在病初期还是病晚期,只要存在病原体孢子的释放,就可以通过分析孢子的种类和数量来确定病害类型和严重程度。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防治方案,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预测孢子的飞行路径
孢子捕捉仪可以采集空气中的孢子,借助其数据分析功能预测孢子的飞行路径,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病原体孢子的传播规律。如果在农田中安装大量孢子捕捉仪并通过分析孢子飞行数据,就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病害传播模型,从而更好地指导农民进行防治。
3. 增强农民的病害防治意识
通过使用孢子捕捉仪,农民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孢子传播情况,增强其对病害的认识,提高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意识。这样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对病害进行处理,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4. 促进病害防治科学化
利用孢子捕捉仪可以采集到大量的病原体孢子样本,还可以通过分析得到详细的病害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病害研究的科学化。此外,孢子捕捉仪的使用也可以支持对农业病害防治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推动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和绿色化发展。
综上所述,孢子捕捉仪在病情测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准确捕捉植物病原体孢子,实现快速、有效的病害诊断,并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降低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环境风险。
孢子捕捉仪对园林植物病害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捕捉病菌种类及其比率 根据各常见气传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变化,在捕捉孢子的显微照片上识别各种分生孢子。试验设置2个站点的仪器捕捉孢子总数为6207个,病菌孢子主要种类有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叶斑病菌交链孢、平脐蠕孢;少数为壳二孢、霜霉病菌孢子囊、镰刀菌孢子,以及其他因图片分辨率较低而不鉴定的病菌孢子。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叶斑病菌交链孢、平脐蠕孢和其他孢子比率分别为72%、24.4%、2.9%、0.7%。2台仪器均设置在观测试验站平坦空地上,间隔距离大约100m,2个采集点各种病菌位次一致,优势种都是白粉病菌分生孢子,2位为叶枯病菌,平脐蠕孢位居3(表1)。孢子捕捉仪设置点周围观察病害发生情况,主要有黄栌白粉病、平枝荀子叶斑病、月季黑斑病等,捕捉的孢子种类与病原菌分生孢子基本一致,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监测区域病害发生情况,但是病害发生发展情况仍缺乏完整的统计数据,下一步仍需开展相关工作进行统计。
捕捉孢子数量和消长动态 通过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统计数量和动态分析,2个设置点的白粉病孢子的数量,在9月15日至10月20日观测期间,均呈上升趋势。捕获孢子的数量在10月中下旬出现骤升,其中孢子捕捉仪A在10月19日单日捕获量达418个,孢子捕捉仪B在10月20日单日捕获量达340个。
统计叶斑病菌交链孢数量和动态分析,孢子捕捉仪A捕捉的孢子动态幅度较大,9月30日单日捕捉量达81个,9月25日、10月11日、10月17日、10月19日、10月20日单日捕捉量都超过70个。孢子捕捉仪B捕捉9月30日单日捕捉量达97个,9月25日、10月17日、10月20日单日捕捉量都超过70个。2个设置点的仪器捕捉的白粉病分生孢子和叶斑病菌交链孢数量和消长动态基本相似,白粉病分生孢子数量在监测时间段呈明显上升趋势,叶枯病菌交链孢数量在监测时间段的峰值时间也基本相同。
病害发生情况不只与捕捉到空气中的孢子数量有关,还与周围环境变化情况有关,终数据统计需要结合气象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本试验由于购置仪器中出现的问题,只收集到9—10月的孢子量数据,不够完善,仍需要通过长期的孢子捕捉数据收集,并结合观测区域气象条件和植物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合适的监测模型。通过病菌的早期监测,不同与人工目测调查,病害在還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控成本。
15903880052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抖音关注